取消
加载中...
15000字长文详解区块链的保险行业应用价值、保险区块链的十大典型场景构建与实践
DorAemon 2018-02-07 10:43

三言财经讯

作者:王和

来源:王和空间

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中国人保就给予了高度关注。我们认为,区块链将成为推动保险,乃至于整个金融的重要力量。 根据这个观点,两年前,中国人保的区块链团队开始对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同时,开展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一方面完成了全球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并于2017年4月份以中英文形式同步发布,在国内外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仔细论证,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最终筛选了两个场景进行应用实践,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落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就区块链在保险领域应用的认识、思考、实践与体会,与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希望对大家未来的区块链研究与实践工作有所帮助。一、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我们认为:区块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结论呢?社会管理,包括保险经营,其本质特征就是个体和集体的关系管理。就保险业而言,保险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互助机制,保险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其核心就是协调、平衡、处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同时,保险公司在处理和管理这种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公平与效率。同时,在社会管理,也包括保险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在社会层面,一个熟悉的例子,就是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其背后即是信用体系的构建和维护。“我妈是我妈”这本是一个自我证明的问题,但在现代社会管理框架下,“我”却说了不算,要有赖于一个“外人”来证明,这个看似可笑问题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从区块链的技术特征看,它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理想,即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是金融保险行业的根基,因此,金融保险行业应当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更加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机遇。谈到区块链,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比特币,包括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众所周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开始怀疑,甚至不再信任传统的金融体系。研究数据表明,过去十年,全球货币的加权平均的贬值率达到47%,钱到哪里去了?传统的货币体系不断引发人们的质疑,因为,其背后存在许多不公平的东西。

2009年,中本聪在一个社区网站上匿名发表了《区块链: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就此构建了比特币的技术体系。比特币的发展也是命运坎坷,被追捧的时候,可谓是炙手可热,被质疑的时候,则被人黑的一塌糊涂。正是由于比特币的火爆,引起了人们对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大约在三年前,区块链从比特币的幕后走到了台前,迅速实现了华丽转身。尽管不同国家和政府对比特币褒贬不一、各持己见,但这不妨碍区块链受到全球空前的关注与热捧,各国政要纷纷表态支持区块链的创新与应用,英国政府,甚至指定了两位国务大臣,专门负责区块链的推广与应用。当然,区块链之所以能够受到各国政府的如此追捧,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未来区块链可能推动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众所周知,法定货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其背后是国家信用与财政支持。然而,没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比特币,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什么能够被认可呢?这背后有一个关于信用体系建立的古老话题,即拜占廷将军问题。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各个城邦拥有各自的军队,他们相互独立,相距甚远,彼此之间只能通过信使传递消息。一旦遇到外敌入侵,作为单一城邦,往往难以抗敌,需要在各城邦之间达成共识,并采取统一的军事行动。但是,如何在这些城邦之间有效地传递信息,即使是可能存有叛徒和敌军间谍的基础上,仍然能够确保达成共识,这就是拜占庭将军问题。在拜占廷将军问题的背后,实际上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需要达成集体共识。拜占庭时期,集体共识是为了采取统一的军事行动,现在社会,达成集体共识是为了构建一套社会信用体系。

二是需要中心的依赖。传统的信用体系建立是有赖于一个信用中心的,但实践证明,对于中心的依赖存在一些问题的,尤其是在信息传输和共享不发达的情况下,那么,能否建立一个不需要“中心”的信任机制。

三是如何构建一个基于容错机制的信任体系,也就是如何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环境下,构建起一个值得信任的机制和体系。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智慧在于采用了一种点对点的通讯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比特币和区块链的逻辑原型。由于点对点的形式,每个点之间要进行交叉验证,因此点越多,可信度越高,信任的稳定性越强。这在区块链领域有一个提法叫“51攻击”,即如果作弊者无法买通超过51%参与者,就无法作弊,如果买通51%以上的参与者一起作弊,既不可能,也不合算。拜占廷将军问题构建了一种点对点的信任体系,而不同于中心化的一对多模式,这就是区块链的基础原理,可以多对多地进行延展,体现为多中心化。通过多中心来实现相互验证,这是基于区块链的信任体系的技术逻辑。具体来看,就是每个节点的信息都不断地上链,区块链上存储有每个节点的完整信息,同时广播给所有节点,每个节点对此进行验证,从而实现不同节点的交叉验证和相互验证,确保信息真实、不可篡改。因此,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和多中心的模式。

具体来讲,区块链是一种让人们在无需传统“信任”的状况下,通过共享的事件记录和日志,来达到共识的技术。实质上,区块链是在无需“信任”的情况下,构建起来一套可信的信任体系。由于区块链就是一套分布式的共享网络账本,分布式地存储在整个网络中,每个节点均有账本的副本,各个节点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验证,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刚性信任由此形成,从而解决了第三方授信和证明的问题。

不难看出,区块链能够实现分布式存储、时间有序与全链共识。具体来看,区块链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在区块链上,计算和储存都在所有节点上以分布式方式进行,所有链上节点具有同等权益,从而构建出一种技术民主。

二是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有所有记录的完整备份,若要篡改必须掌握51%以上计算力。

三是可追溯。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时间戳,无法篡改。而且,每一条记录都与上一条记录相链接,环环相扣。

四是无二异性。将法律、规定和相关操作用代码表示,避免文字固有的二义性,避免文字理解上可能形成的歧义,从而打造“代码即法律”的模式,美国已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司法的实践,这对于金融保险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在保险理赔的应用等。关于区块链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方参与。在多方参与的体系中,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例如应用在支付体系、货币体系等。

二是辅助交易。在复杂交易条件下,区块链的自动化、不可篡改特征能够降低错误率。如今,区块链技术已被应用到证券交易清算中。

三是敏感信息传输。在需要传输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区块链在传输上的保密性和灵活性并重的特质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已开始尝试在健康险领域的应用,同时,创新保险公司已借助区块链进行保险反欺诈。

四是大量高频。量大且高频的交易通常出现在碎片化、场景化的业务模式中,对响应速度和误差率的要求高,区块链的即时计算、对账、数据交易可凸显价值。

五是监管高度透明。监管高度透明,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数据安全和监管要求,以达成平衡。区块链可以实现内部互通和外部加密,从而解决监管博弈,降低社会资源消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最后,要特别提到的是一个与区块链相关的重要概念,即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简单的说,就是用机器和代码执行合同,在一个契约化的社会中,未来极具应用前景,对于金融保险业尤为如此。 二、区块链的五大特性 (一)社会性社会性是保险与区块链共有特征,二者具有“基因相似性”,保险的社会性是与生俱来的,区块链的社会性是由技术特征所决定的,这是保险与区块链实现融合创新的逻辑基础。现代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大数”法则,保险经营管理的核心诉求,是实现和协调个体的集合,达成一种集体共识,并公平和公正地管理保险基金。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前提是全网共识,即所有参与者的集体共识,同时不再依赖有形的“中心”,而是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自我和民主管理。同时,结合利用加密技术,区块链能够构建起一个基于计算的信任体系,即机器信任,或刚性信任,这种信任更客观、独立和可信,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二)唯一性唯一性是保险经营的难点和“痛点”,同时,也是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亮点”。区块链,特别是其独有的时间戳、不可篡改等特点,为解决保险领域的“唯一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保险标的唯一性主要解决对于保险标的的认定问题,是保险利益唯一性的基础,是保险经营的核心,也是防范和杜绝保险欺诈的关键所在。传统保险解决唯一性问题,通常采用“验明正身”的物理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可操作性差。基于区块链,结合生物识别、分布式技术与加密技术,不再依赖第三方“认证中心”,实现“自证”逻辑的回归,对于唯一性的管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人性。(三)时间性时间性的本质也是解决唯一性问题,时间的刚性管理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基础,也是难题所在。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为时间的唯一性管理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大多数保险责任均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即“保险期限”,同时,保险事故也具有显著的时间性。“时间管理”无疑是保险经营管理的重点,它不仅是认定保险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防止保险欺诈的重要基础。而区块链的“时间戳”机制,从技术层面解决了时间的唯一性管理问题,确保交易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有效防止欺诈、滥用和操纵交易等问题。(四)安全性信息(数据)安全对于保险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区块链技术为信息安全管理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继而为保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可能。保险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载体的行业,保险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信息的处理和管理过程,保险风险与信息安全密切相关。保险业不仅有基于自身运营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客户信息安全,特别是隐私保护的问题。以共识机制为基础,结合运用加密算法等工具,区块链能够提供安全有效、不可伪造、不可抵赖的解决方案。(五)效率性效率性是区块链技术的“无心之柳”,是与区块链相伴相生的智能合约的主要贡献。智能合约的本质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其引发的概念包括:代码即法律;交易即核算等。智能合约带来的变化不仅是狭义的效率提升,更有避免“误解”、“干预”,甚至“篡改”的风险,防止了人类智力不足的缺陷,更防止了道德风险问题,对于社会而言,是一种广义的效率提升。效率性,给了人类社会,特别是经济活动的改善与进步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保险应用的四大视角 (一)保险基础:重构信用保险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保险合同属于射悻合同,对信任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信用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基础,同时,“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存在的重要前提,更是保险制度社会效率的基本保证。传统的信任模式存在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服务供给不平等等问题。例如,在西方国际的现有信用评估体系中,缺乏信用积累的人群是无法享受信用卡等相关信用服务的,使得接近20%的人群得不到相应的金融服务。

借助于全网共识、算法信任和分布式的特征,区块链技术给重构信任以全新视角和可能。在区块链时代,算法信任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中心,不再依赖于某一种特定的模型和技术,而是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计算,以此构建一整套科学、公平、高效的信任体系,不仅给社会信任体系的重构以可能,也给了保险经营管理模式,乃至整个业态的存在以新挑战和新机遇。最典型的挑战,就是从“前信任”模式向“后信任”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商业保险都是建立在“前信任”基础下的,该模式相对低效,而后信任体系在传统的技术环境下是无法构建的。区块链为建立“后信任”模式提供技术实现的可能,将催生相互保险2.0时代的回归。(二)保险标的:唯一性困境保险标的是保险利益的载体,是保险合同的基础,同时,也是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唯一性”是保险标的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难题所在。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验标承保”,还是理赔定损,均涉及保险标的“唯一性”识别和确认问题。正如我们在《保险区块链研究》中提到的“猪尾巴的故事”,为了防止保户利用死猪进行多次骗赔,只能用割尾巴的方式,区分死猪是否已进行过赔付,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只能用这样相对原始、传统、和低效的手段解决养殖保险中的唯一性管理难题,避免道德风险。另一个唯一性难题的典型场景就是养老金冒领。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中,社保机构无法真实高效地确认养老金领取者是否仍处于生存状态,以至于很多参保人已经逝去而其家属还在以其名义领取保险金的情况,这在国内外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单是2013年,我国社保基金冒领人数达到35000人,冒领金额达到1.27亿元,为此社会还需要付出额外的大量的追讨成本。

在区块链的应用背景下,其分布式和加密技术特征,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可以为解决身份“唯一性困境”提供解决框架和实现路径。当前,国际上在区块链解决“唯一性困境”方面,一个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是应用在钻石交易中。通过将钻石自身特有的特征信息写进区块链,对钻石交易流程实施全程跟踪记录,实现钻石信息溯源,为全球的钻石交易、打击走私、盗窃和销赃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技术保障。(三)保险事件:时空是关键风险的本质是时空维度的交错。时过境迁,错开了时间和距离,也就错开了风险和损失。因此,时空是风险存在的基本维度和条件,同时,也是保险经营管理的重要视角。从承保的角度看,地点和时间均是评估风险和确定费率的重要因素。从理赔的角度看,地点和时间是确定保险责任和损失的重要依据。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和分布式特征,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时间和空间范畴内的保险唯一性解决提供全新的可能。同时,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时空的信息管理,为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特别是场景化和碎片化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可以构建基于风险标的更加细化和动态的保险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和高效的保险服务。(四)合同执行:效率即公平在保险合约的执行过程中,周期长是一个老问题。近几年,保监会在提高结案率、缩短结案时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出现,将为合同的执行提供了“颠覆性”的变革,即从依靠人作为“外力”的执行到交由程序的“内力”执行,其核心是改变了“理解和判断主体”,从当事人,或法官,到程序和机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刚性和公平问题,合同效率就有了基本保障。另一个困扰保险行业及用户的问题就是“条款实务化”,“蝇头小字”和“晦涩难懂”几乎成为了全球保险条款的共同特征,也成为了社会和消费者诟病保险业的共同声音。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合约,为破解“保险条款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实现可能,从而进入一种自主执行的实现模式。

 四、保险区块链场景构思与实践前面介绍了区块链的特征、区块链应用的视角,那么具体关联到保险行业,应该如何应用呢?下面选取了十个典型场景,为大家解读区块链的应用,同时列举中国人保区块链的实践案例为大家进行具体的展示和说明。(一)营销新生态保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性,是协调个体和集体的关系,甚或是管理一个团队的功能,体现在保险的具体业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营销。对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其管理模式依然是公司本位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由总公司、各级公司、基层机构以及具体的团队和营销员组成。这种多层级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效能相对低下。分公司各级机构要在总公司的政策指导下,开展产品销售,进行销售费用配置、保费清分以及财务核算等。因此,对于庞大的700多万人的中国保险营销队伍人员来说,能否实现保险费用的及时结算,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和挑战。

基于区块链,能够构建一个终端本位的管理模式,真正构建起一个以营销员为核心的同心圆式的新型营销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营销员、分公司各级机构与公司由内向外,以同心圆形式逐渐扩散开来,不再依赖于传统公司这个中心,不再需要金字塔式的层层传递,管理效率极大提升。在基于区块链的终端本位的营销管理模式下,真正实现以销售终端和销售人员为核心,实施营销管理,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对接市场需求,完善客户界面,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进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营销新生态。在新的生态环境中,成熟的保险产品在既定的销售规则下,利用保险公司的销售界面,通过面向未来的智能投顾和智能合约这两大技术模块实现保险的新型营销管理。智能投顾重点解决保险产品与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的匹配问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路径,解决客户痛点,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智能合约主要是解决保险合同的刚性执行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依照保险合同约定,高效、可信、安全地实现保费清分、销售费用结算等,极大地解决传统营销人员面临的痛点。近两年,在保险销售领域,尤其是个险营销领域有一个互联网保险创新平台异军突起,就是保险师,之所以能够广受认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很好地解决了当前保险营销人员的痛点,打造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同时,中国人保内部也做了基于区块链的营销管理模式新尝试,叫做人保V盟,实现保险销售人员费用的及时结算,极大地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去的非常好的效果。(二)相互保险2.0相互保险是未来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传统的商业保险一般采取前信任模式,即客户先交保费,出险后按照条件进行赔付。但是相互保险公司的这种前信任模式,往往难以逃脱公司化的魔咒,无法真正构建起一套自有的信任体系,效率相对较低,广受诟病,不断受到时代发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迎来相互保险的回归,而且并不是对传统相互保险的简单重复,而是基于科技,尤其是区块链,的一种重构,构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后信任体系,推动相互保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利用区块链的“全网共识”机制和“不可抵赖”功能,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对信用的重构,构建一个可靠安全的信任体系,进而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和高效的互助机制,打造真正的相互保险2.0时代。基于区块链的相互保险,能够构建一个“和而不同”的新互助模式,人们根据各自风险偏好,形成相对个性的互助组合,不同组合之间可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助和平衡。这种模式赋予了个体更多主动选择权,以及对组合风险的知情权。

面向未来,基于区块链等相关科技的有效运用,相互保险公司可能最终演进为“机器保险公司”。公司的运营,不再依赖第三方的存在,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运营平台赋予每一个个体以“金融”属性,构成典型的“自保险”形态,从而开拓相互保险的全新时期,进入“自保险”时代。

当前,保监会批复了三家相互保险公司,这些公司也在做基于区块链的相互保险模式尝试,也有一些类互助保险也在利用区块链积极寻求全新的解决方案。(三)再保险新存在保险是对投保人的风险融资,再保险是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融资,是对投保人的“再融资”,是一种“再合约”过程,多主体的多层再合约结构,构成了再保险的复杂业态。在传统的再保险经营模式下,势必面临着交易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分保合约的信息流,还是保费和赔款的资金流,均面临着多层交易、结构复杂、传递和处理过程相对低效、交易和处理过程缺乏透明等问题和挑战。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利用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等技术,结合再保险交易和风险管理特点,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保险风险的分散模式,探索一种“新风险分散模式”,其核心是用全新的“平面模式”取代传统的“层级模式”,实现对保险交易的“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交易的复杂性,明晰交易和信息传递的路径,实现一种更加简洁、灵活、透明、便捷和高效的风险分散模式,同时,为风险分散模式的创新,扩大分散范围,创造供给提供了可能。现阶段,保险行业一个务实而较具前景的应用场景,就是基于区块链的保险行业“联共保”管理平台,有效借助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实现自动化的保险业务清分和记录、保费费用结算与赔款分摊。(四)人身险新机遇对于保险行业,在人身险,尤其是健康保险的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客户医疗信息的分布相对分散、碎片化,并且相对独立,共建共享程度较低,导致了保险合同双方在被保险人医疗信息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保险欺诈案件的发生。据报道,近期即有利用异地医保信息不共享而进行医疗骗保的案例发生。通过利用外地与北京医保系统不联网、不共享、信息不对称的不足,在北京开具虚假医疗发票,在外地医保机构进行报销,骗取保险金,给医保系统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社会保险系统的公平性。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国家构建统一的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医疗数据信息集合与共享,则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和挑战。

在医疗大数据的背景下,区块链为健康管理领域和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基于技术路径的创新空间,从而为人身保险领域的经营管理带来全新变革。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在医院、药店、体检、养老、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自主信息分享与利用”,医疗信息和数据真实、安全、不可篡改,且经济高效,进而以此为基础,开展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区块链技术在所有参与方之间建立起有效信任,解决了人身险特别是健康险自动理赔中的敏感数据互通难题,实现人身保险领域的有效革新。基于人身保险的行业特点与区块链的技术特质,现阶段一个较好的应用场景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保险理赔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五)车险新可能保险欺诈是困扰车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保险反欺诈也是车险经营管理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一项工作,从保险公司到整个保险行业,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保险反欺诈工作,成本高,效率低,收效相对较差。

在车辆和交通大数据的背景下,依托车联网技术,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险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确保信息记录真实客观,不可篡改,能够有效实现车险相关信息的准确查询与真实验证,能够实现在车主、保险公司、整车厂、维修厂、零配件供应商、车辆和交通管理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的“自主信息分享与利用”,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对称化改进,防范保险欺诈。

同时,区块链具有对时间唯一性管理的特点,结合运用物联网等相关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对于保险事件时空管理唯一性的认定问题,从而为开展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碎片化和场景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保险理赔的高效准确开展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和可能。

基于此,现阶段保险行业一个较好的应用场景为基于车联网的UBI模式创新,特别是场景化和碎片化模式创新。

 (六)养老金给付管理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在商业保险领域,“养老金冒领”均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中,每年均有数以万计的人冒领数以亿计的养老金。数据显示,但是2013年,全国社保基金冒领人数达到35000人次,冒领金额高达1.27亿元。养老金冒领问题的出现,除了在户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外,缺乏身份认证技术,尤其是非现场身份确认是突出问题,因为,许多老人可能长期卧床,不可能亲自到现场,所以,也难以进行身份认证。

在互联网时代,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逐步改变了风险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环境,如利用“刷脸”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这些技术也将为解决养老金冒领问题提供解决可能,同时,区块链也能够为解决身份“唯一性”提供框架和技术,有助于构建精准、高效、可靠的身份认证体系,在保险公司尤是寿险公司在做这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的,同时这种应用也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七)新信用保险信用保险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信用与保险标的之间的关联问题,只有控制住保险标的的物权,才能够进行有效授信,控制住相关风险。然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授信过程与保险标的的控制过程往往是分离的,风险管理并不能实现闭环,承保风险很大。

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分布式、数据不可篡改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贸易主体和背景的真实性问题,进而可以有效整合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实现“三流合一”,并可以实现对标的和资金的动态管理和刚性干预,从而构建真实、共享、可靠、可控的供应链金融,有效防控信用风险。同时,也为信用保险服务创新提供可能。(八)理赔新工具财产保险理赔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车险理赔。车险理赔主要涉及围绕被保险车辆相关的零配件与维修资源管理,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员医疗费用等,关键是如何实现对这些分布式的相关标的和资源的唯一性管理,这在实际的车险理赔管理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基于分布式的车辆维修资源管理平台,包括维修机构管理、零配件物流和溯源、二手车、保险事故车维修等,能够有效实现车主、保险公司、车辆管理、交管、质量管理、车商、零配件厂商等环节的信息共享,进而为车险理赔模式创新提供基础资源,特别是能够有效解决保险事件和维修成本的公信力问题,探索出车险理赔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九)反欺诈利器反欺诈是保险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险机构以及保险行业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关工作。但是,传统的反欺诈工作费时、费工、费力,且收效有限。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保险反欺诈立竿见影。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配合共享经济、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构建跨行业、分布式、真实可靠的客户身份验证及交易信息记录,从而有效构建起依托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保险标的的远程和实时的管理、监控与验证,实现损失情况、理赔记录、价格信息等真实、可溯和不可篡改的管理体系,为反欺诈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使得保险反欺诈客观、真实、经济、高效。(十)监管新手段从区块链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出发,区块链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幅提升保险监管社会总效率,优化监管供给,打造保险监管新模式。利用区块链的无法篡改、可追溯特性,配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能够构建实时的“全网监督”体系,确保监管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确保保险行为真实性与合法性,从而实现对保险交易及运用资金的实时有效跟踪和监控,确保保险经营和资金管理依法合规,杜绝反洗钱的发生。在区块链技术的有效运用下,可以推动未来的保险监管向三大趋势转变,即从制度监管到技术监管,从政府监管到行业自律,从公司合规到社会监督。(十一)中国人保实践中国人保财险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养牛保险的“标的唯一性”管理新模式,即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这一体系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以生物特征、DNA和耳标等多种生物识别手段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肉牛个体识别与验证。通过区块链技术,真实记录个体识别信息,以及进口、饲养、防疫、养殖、产仔、屠宰、物流等养殖和食品供应等全方位和全流程信息,实现了肉牛,乃至肉制品的有效溯源,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验明正身”和连续记录。

肉牛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唯一性”和“可追溯”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全生命周期”概念,不仅可以溯及个体的“血统”,还可以延伸至其作为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

区块链溯源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首先,能够为保险公司的养殖保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不仅能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还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持。其次,能够为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业务提供风险管控手段,确保信贷风险相对可控;第三,能够政府部门,特别是动物检疫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补贴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第四,能够为食品安全,包括运输、流通、销售和消费的全程跟踪管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

 五、保险区块链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区块链不是新技术,而是基于深化和衍生的新应用也许会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是一项新的技术,其实区块链并不符合新技术的相关特征。事实的真相是新壶旧酒,是用区块链的壶,装了传统的技术的旧酒,比如加密技术、分布式存储等,都并不是全新的技术。区块链的核心在于创新性重构。中本聪的最大价值不是发现了全新的技术,而在于把既有技术进行了重构,如基于加密技术的时间戳、分布式技术的运用、基于基于身份识别与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等。

同时,区块链在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创新发展的问题。一种既定的架构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应用,在不同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此重新结构。不同的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也将推动区块链的发展变革,甚至对区块链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例如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本身是一项单独的技术,但是当加密算法领域发生大的变化时,会反过来影响到区块链技术发展。这也像七巧板,其自身就如同旧酒,可以组合成N种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就是新酒。

因此,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新技术的出现,并基于此形成创新型的应用,进而打造形成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区块链应用过程中同样如此,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型应用,如何形成一个创新型的解决方案,进而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是保险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二)理解并把握“去中心化”与“去中介”的区别区块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布式,也被理解为去中心化。那么就保险领域而言,是否区块链的应用,使得保险中介不再有用武之地了呢?实际上,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和回答。如果回到更哲学的层面,正如佛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其实在与不在其实并不重要,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从传统的模式走向区块链的模式,传统的中心或者保险中介确实面临着在与不在的问题。从传统模式到区块链模式“不在”的是形式,也即传统模式中有形的中心;“在”的是功能,是以一种更加高效公平的“无形的中心”存在,是一种相对虚拟的存在。因此,就保险行业或任何传统的行业,乃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在”与“不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值得深思的命题,也就是说,昨天的存在肯定不再是明天的存在,每个组织和个体都需要思考明天将如何存在,行业更不例外。

众所周知,所有组织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交流,而联通是交流、交互和交换的重要基础。传统组织的联通方式是金字塔式的,由组织顶端的节点逐级发送和传递信息,进行交流。未来联通的趋势将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不再围绕传统的固定中心,而是进行分布式的传播和交流,这不仅是为了效率,更体现尊重与公平。因此,未来联通的方式应当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包括“中介”。

当前,依托于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点对点的传播力量被不断放大,信息传播正在由传统的权威发布为重要基础的媒体时代向自媒体时代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保险行业也概莫能外。因此,在区块链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过程中,整个行业要客观而深入地理解传统模式的“在”与“不在”背后的逻辑与智慧。(三)认识规律,要有理想,当不理想化创新维艰,期间需要一腔热血,充满理想。同时,所有的创新,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有敬畏心,要尊重规律。因此创新过程,要面对现实,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整个科技发展规律和技术成熟路线来看,区块链当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距离真正的走向顶峰还为时过早,因此不要把区块链炒得过热,更不要神化,否则不利于区块链的成熟与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就是前车之鉴。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包括区块链,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经历着不同的阶段。

对于区块链技术,既要重视,但切不可神话,既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既要学习研究,更需要不断探索、反思和实践。特别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区块链技术,以及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陷入“尽善尽美”的静态思维,而是脚踏实地,在应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和完善。(四)寻找“天花板”,构建碎片和场景应用区块链技术特点是“社会性”和“系统性”,因此,区块链的特征决定了其应用场景必须是“顶天立地”,即满足社会性和系统性的应用环境要求。因此,从国家和行业层面,要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应用,解决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问题。

从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的层面看,在应用的初期,要树立“寻找天花板”思维,即树立相对独立的局部思维,这可能成为突破的关键,是解决之道。区块链技术应用要避免“贪大求洋”,特别是在初期,应将碎片化和小场景作为“切入点”,关注并选择相对独立和小的链条、领域和场景,关注碎片化应用与场景化应用,以便实现“全流程”应用,确保风险可控,成效明显。同时,从区块链的本质诉求看,公链是终极目标,但“联盟链”可能成为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对理性选择,“同业”和“产业链”是基本方向。

另外,保险区块链应用要关注顶层设计问题,但不应陷入求全责备和尽善尽美误区,与时俱进是关键,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技术逻辑和结构,确保万变不离其宗,实现区块链为保险所用,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五)发挥特点,解决痛点和难点是关键与任何一种技术一样,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因此,要避免“包打天下”的思维。区块链技术应用要坚守自我,坚守价值,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既要切忌牵强附会,更要避免将区块链技术“虚化”和“矮化”,要选择最契合区块链技术逻辑的典型场景,使得技术理念与落地应用能够很好地契合,相得益彰,突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发挥区块链的最佳效能。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块链逻辑结构很“丰满”,但落地现实很“骨感”。

实际上,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应用并非易事,解决之道在于问题导向,把握两头,即将区块链的逻辑、优势和亮点,与研究发现的行业的痛点和难点进行对接,这是保险区块链应用价值所在,也是灵魂所在,特别是要重点关注保险领域在信用、安全和效率方面的问题,分析其与区块链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然后“对症下药”,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关注“区块链能够做什么”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块链的局限性,特别是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六)区块链技术利用不能“单打独斗” 任何技术包括区块链存在局限性是必然和肯定的。因此,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不可能,也不应当“单打独斗”。区块链最功能的特征是解决金融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但区块链也面临自己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区块链技术离不开基础资源和环境,这既是前提,也是约束,更是驱动,因此,应高度关注基础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特别是针对行业“痛点”的解决,与相关技术密切联系和结合,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形成“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并“优势互补”的格局,实现区块链与保险的协同创新,特别是要善于利用其它相关技术来打破区块链应用的瓶颈,弥补区块链技术的“短板”,实现相关技术在保险领域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并取得最佳应用效果。(七)解决问题,提供安全的同时带来新风险分布式自治组织The DAO是最大的区块链众筹项目,募集资金超过1.5亿美元。2016年6月,The DAO遭遇了重大事故,黑客利用DAO的漏洞,将360万以太币(约5亿人民币)劫持到一个独立的实体中,引发广泛关注。由此进一步印证,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绝对的,尤其是技术都是一体两面的,区块链也一样,区块链以安全性著称,而却不排除其自身发生安全问题。

从技术上看,区块链并非绝对安全,在于其安全性的核心体现在加密算法,然而加密算法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区块链的加密算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51攻击”,即如果区块链上有节点成功掌握全链51%以上的计算力,则可以操控区块链。也即区块链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计算能力的约束,若计算能力有突破性进展,有可能短时间破解区块链加密算法,则区块链的安全性堪忧。(八)认识信任的本质,理解“算法信任”的本质是存在方式不同:自信任信任模式的本质是结构,结构的本质是逻辑,逻辑的本质是效率和公平。区块链构建了刚性可靠的“算法信任”,实现了信用再造,其本质是存在方式不同,不是否定了传统信任结构,而是信任结构的“再存在”。

区块链构建的“算法信任”实现了“去中心”,不再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绝对中心,不再依赖于第三方的信用背书和证明,但实质上是实现了一种“边缘化”,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边缘信任模式”,也就是在全网共识基础上,建立起不依赖于固定中心的“点对点”信任,打造出基于全网的自信用体系,这是基于区块链的保险应用高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九)所有的“颠覆者”均“命运多舛”,区块链也不例外当前,“科技改变未来”已成为共识,“未来已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不少行业和企业对“科技”和“未来”更多的是抽象的重视,具象的漠视。能否看清未来、理解未来,坚决而果断的采取行动,决定着一个行业或企业的未来。

没有任何一种新技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命运多舛是所有新技术发展的共同特征,互联网是这样,云计算、大数据也一样,区块链也难以例外。所以,在区块链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要正确客观地看待机遇与挑战,从容应对,谋划更好的未来。于此同时,跨界与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势,科技将在其中扮演“颠覆者”的角色,对此,保险业需要有足够的敬畏心,更需要知行合一。在《保险区块链白皮书》的出版设计过程中,我们曾想用“蝶’链’花”作为白皮书的书名,因为这也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精髓所在。蝴蝶飞落在每一朵花的时候,给这朵花留下了东西(信息)也带走了东西(信息),同时蝴蝶把每一朵花(信息)联系在一起,完成植物繁衍的重要使命。

若将蝶和区块链技术联系在一起,把花与信息以及保险经营管理联系在一起,则会得到同样的感慨和觉悟。正如庄周梦蝶那样,不知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区块链的应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区块链应用过程中,信息的在与不在,具体以什么形式存在,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交合与变化,推动着创新应用的实现与进步。

最后,我还是想重申一个观点:区块链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远比我们现在认识的要更加广泛和深刻,时间将证明这一点  

DorAemon
文章总数
8355